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给邓稼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按姓氏笔画排序)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那么,这23个科学家自身都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喜欢说北方人、南方人,那么这23个元勋中,是北方人多还是南方人多呢?
若是南北方来区分的话,两者数据相差还是比较大的,23位元勋之中来自于南方的有16人,来自于北方的只有7人,南方的数量是北方两倍还要多2个。若是以东西部来看的话,则来自沿海省份的有14人,来自中部省份的有7人,西部的仅有来自昆明的王希季和重庆的周光召2人。其比例为14∶7∶2。
再作进一步分析,可见23位元勋中仅出自苏南浙北和长江三角洲地域的就有10人,如果算上长江三角洲接近地安徽南部和中部地区的邓稼先等3人,则为13人。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科技人员众多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
于敏、王大珩、王希季、王淦昌、邓稼先、任新民、孙家栋、朱光亚、吴自良、杨嘉墀、陈芳允、陈能宽、周光召、姚桐斌、赵九章、郭永怀、钱骥、钱三强、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彭桓武、程开甲。
两弹一星元勋是指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截至2018年11月20日,健在的两弹一星元勋有4人:于敏、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元勋,外文名Two bombs and one Satellite Award,两弹一星是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本文来自作者[解瑞静]投稿,不代表金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mingliaocheng.cn/liao/147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金桥号的签约作者“解瑞静”!
希望本篇文章《23名两弹一星功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金桥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给邓稼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