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文化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
有关艾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相传,武王身边有一位名医叫萧艾,有一天,他泻痢多日后卧倒于军帐中,为了医治病情危急的将士,他带病出诊,却不小心被驱蚊的野草火堆绊了一跤,被火烧伤。
但当他给将士诊治时,意外地发现自己的病痛痊愈了,而身上却多了好几处伤痕。于是他突发奇想,用无名野草点火烧灼病患身体的相应位置,凡是被烧灼过的将士病情都好转了,武王大赞萧艾,萧艾不敢居功,答日:“此乃野草之功。”
武王宣告全军:“野草本无名,从今以萧艾、艾蒿之名名之。”由于艾的功用较大,古人对其赋予了诸多美誉,如尊称老者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可见古人对艾的厚爱。
艾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和一味普通的中药,但是在中国文化的元素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内涵。人们不仅用它祈福生活的美满和平安,又运用其为自己解除病痛,同时又以艾的温馨,让人们赏心悦目地细细品尝着它的滋味。
据说艾有驱毒辟邪的作用,古代常用它来占卜,特别是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悬挂或插上用红纸扎好的艾草,以保佑家人的吉祥平安。端午时值仲夏,而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这时人们就要采集艾,用艾来驱毒辟邪。
据晋代《风土志》记载,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就把艾草扎成人形,或编织成虎形,也或用彩布剪成虎形,端午挂艾草然后再用艾草贴上去,这样编成或剪出的物件被称为“艾虎”。妇女们则在端午节这一天开始把“艾虎”别在发际,男人则将“艾虎”佩戴在胸前或挂在腰间。
在这天,人们还把采摘的艾叶和糯米一起制成“蒿子糍粑”,寓意食后可“攘病保安康”。南朝学者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初五“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以攘毒气”。
此外,人们还经常把艾草、菖蒲、雄黄、檀香等装在小布袋内做成香囊用五彩线系着,挂在身上,以得健康。民间认为艾草还有招百福的作用,有些地方在端午节贴“午时联”,曾这样写道: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寄托着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痛恨贪官污吏的美好愿望。
艾草拼音
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在门口挂上一束艾草和菖蒲,或用它们烧烟熏屋,据说能驱邪除病。这个民间习俗在我国相传已有很久的历史。
现在看来,光凭端午节这一天在门口挂上这一束草或熏一下屋,当然谈不上有消灾灭病的威力,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知识:艾草和菖蒲确有杀菌和治疗某些疾病的能力。
艾草是菊科植物,叶子的背面披着灰白色的绒毛;菖蒲是天南星科植物,多年生的水生草本。在艾草和菖蒲的茎和叶子里都含有一些可挥发的芳香油,主要的化学成分是水芹烯、β-细辛醚等,经过熏烤以后,就挥发到空气中去,对弥漫在空气中的病菌如白喉、伤寒、结核杆菌、金**葡萄球菌等,都有很强的杀伤力。农历五月,天气转暖,病菌也开始活跃繁殖。这个时候,也正是艾草和菖蒲药效较高的时节。用它们来熏烟灭菌是很有道理的。
端午节插艾叶的由来
艾草汉语拼音为:ài cǎo。
拓展知识:
艾(Artemisia argyi?H.Lév.&Vaniot),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主根明显,略粗长,侧根多,地下根状茎横卧;茎单生或少数,植株有浓烈香气;叶被有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头状花序椭圆形,无梗或近无梗。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
艾的自然分布广泛,遍及中国各地,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等地。其大多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艾在野外有很多同属的植物,并且长得相似,人们常常会弄混淆艾、南艾蒿、野艾蒿、中亚苦蒿,于是也将其统称为“艾蒿”。
名称由来:
诗·采葛传:“艾所以疗疾。”《孟子》:“求三年之艾也。”艾可内服外灸,很早就广泛用于治病。故《别录》谓之“医草”,《埤雅》又有“灸草”。艾之为名,取于治病。艾,从艹,薞声,通薞。
诗毛传:“艾,治也”。《释名疏证补》:“艾,又也;又,治也。”艾与薞古音相同,均属疑纽月部。陆佃《埤雅》云:“《博物志》曰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艾曰冰台,其以此乎?
品种考证:
本品入药始载于《别录》,曰:“艾叶,生田野。三月三日采,暴干。作煎,勿令见风。”《本草图经》曰:“艾叶,旧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以复道者为佳。
云此种灸百病尤胜,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而叶背白,以苗短者为佳,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暴干,经陈久方可用。”《纲目》曰:“艾叶,本草不著土产,但云生田野。
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以外,还有个很不起眼的习俗就是在门口插一束带叶子的新鲜艾草,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就介绍一下关于端午节插艾草的知识:
一、端午节插艾草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插艾草的有这样一个传说: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了不少人,所以百姓们都很害怕。这年五月,黄巢大军兵临邓州城下。黄巢便衣去城外勘察地形,在一个村外的路口,遇见一位年轻妇女,背背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小孩,另一只手却抱着一位年纪较大的男孩,正慌忙逃路。
黄巢很不解便上前询问,这才知原来怀里抱的大孩子是妇人大哥的遗孤,小孩子是妇人所亲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苦,也不愿让侄儿遭罪,为的是不负大哥托孤之意。黄巢一听,对这位年轻妇人肃然起敬。于是挥剑砍下路旁艾草,让她拿回家去挂在门上,并告诉她只要门上挂着艾草就不会被黄巢的人骚扰。
妇人听后拿着艾草将信将疑的回到家里把艾草挂起来,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左邻右舍。第二天正是端午节,黄巢的军队打进了邓州城,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艾草。黄巢也信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领兵离去未伤害挂着艾草的人家。从此,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这也就是端午节插艾草的由来。
二、端午节插艾草的寓意:
1、驱毒
古代有句谚语:“端午到,五毒出”。古人认为,端午节很多有毒的蛇虫蚁都开始活跃,而艾草因为有独特的浓郁香气,被认为可以驱赶走这些有毒的东西,让各种毒物不敢靠近。
2、辟邪
这里的邪不是指现代的歪门邪道,而是中医的邪气,也就是一些病症的来源。在古代生病靠的中医,而在中医学上艾草有驱散邪气,防病的功效,比如民间有传染疾病肆虐的时候,都用焚烧艾草来消毒。所以艾草就有了能够辟邪的寓意。
3、招百福
艾草的形状像一面小旗子,再加上艾草可以驱毒辟邪,所以古代人觉得艾草是一面可以招百福的小旗子,挂在门口就可以驱毒辟邪,然后招百福,让家人安康幸福。
三、端午节插艾草的讲究:
1、挂艾草要使用红绳捆住:
端午节插艾草之前要先使用红色的线绳把艾草捆起来,据老一辈说使用红绳,就会把艾草真正的捆住,就像挖人参一样,也一定要使用红绳给捆住,不然就会跑的无影无踪,然后就不起作用了。
2、家中有孕妇和婴儿的不要挂。
因为艾草对孕妇和婴儿不好,可能会带来不适感,所以不要插艾草。
3、插艾叶的时间宜早不宜晚。
老一辈常说:艾草挂早不挂晚,这是因为古人认为,艾草能招“百福”驱“五毒”,挂得过晚,福气就跑到别人家去了。另外,新鲜的艾叶味道浓郁,早些挂在自家门口可以很好地驱赶毒虫,也有避秽之意。
四、端午节所插艾叶的挑选技巧:
1、不新鲜的艾草不要:
端午节悬挂艾草,讲究新鲜,古代的时候每到端午时节大家都是一大早就去地里收割艾草,在太阳没有升起来之前,就把艾草收割回家。因为刚收获的艾草,味道最为的浓郁,馥郁的香味能够持续很久,作用也就更加的持久一些。
2、不完整的艾草不要:
艾草的收割要完完整整,不可缺枝少叶。一来整株的艾草挂起来漂亮美观,而且作用时间更长。而来是注重圆圆满满的好兆头,缺枝少叶的总觉得少点什么不安心。
本文来自作者[乜翌钊]投稿,不代表金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mingliaocheng.cn/liao/130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金桥号的签约作者“乜翌钊”!
希望本篇文章《艾草起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金桥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艾文化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有关艾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相传,武王身边有一位名医叫萧艾,有一天,他泻痢多日后卧倒于军帐中,为了医治病情危急的...